一、微专业简介
响应国家碳中和战略与土木行业智能化升级需求,“智能设计与建造”微专业以培养应用技能型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立足新工科教育理念,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融合数字化建模、仿真分析与智能建造等前沿技术应用。通过构建结构智能设计与建造的核心课程体系,整合材料科学、力学原理、结构设计、增材制造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从设计到建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核心能力。旨在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推动建筑业向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为智能建造时代输送具备跨学科视野、引领技术革新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
二、培养目标
(1)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掌握3D打印材料设计、BIM建模切片及质量检测技术,具有深度融合力学、结构、检测、优化、智造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2)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包括创新设计、材料选择、数据分析、制造工艺、结构优化等方面的能力;
(3)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具有分析、抽象、论证和综合的能力,并能够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初步具备将AI技术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岩土分析、施工优化等典型场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掌握利用编程语言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技术,初步具备运用智能视觉解决土木工程中相关检测、识别与监测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课程简介 |
1 |
土木工程3D打印的实践与创新 |
2 |
32 |
课程培养土木工程3D打印全流程应用能力。核心授课内容涵盖:混凝土、复合材料配方设计与性能优化、3D打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基于BIM的构件建模与切片路径规划、现场打印质量检测。 |
2 |
结构智能设计与深化分析 |
2 |
32 |
课程引入全新正向设计理念,基于智能分析平台,讲授结构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制作成型全流程实施方法。能够在多种不同工况下,准确理解力学行为并正确设计结构形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
3 |
土木工程人工智能数学基础与Python实践 |
2 |
32 |
本课程旨在构建其在AI领域应用的坚实基础。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实践,学生将学习数据处理、特征工程、基础机器学习模型的实现与应用,并探索AI在结构健康监测、岩土工程分析、交通流预测、施工管理与优化、智能建造等典型土木工程场景中的解决方案。 |
4 |
岩土工程智能分析与建模技术应用 |
2 |
32 |
课程讲授信息智能与建模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聚焦实际应用场景中GIS工具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的调试、三维地质建模的实践以及Insar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快速形成新兴的信息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的应用的基本能力。 |
5 |
土木工程智能视觉原理及应用 |
2 |
32 |
培养学生图像处理基本方法和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学生熟悉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全过程,初步掌握利用编程语言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步骤和重点环节的处理技巧,初步具备对数字图像进行简单分析及解决土木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
四、招生对象
土木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相关专业在校三年级本科学生。每名学生同期限修读一个微专业。
五、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30人。
六、学制、学分与证书
学制:1年
学分:10学分
证书发放: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学分的,经学院审定后,可发放统一制作的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案信息,也不授予学士学位。
七、教学安排
微专业采取单独编班形式组织教学,利用晚上、周末集中授课。
八、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报名办法:有意向报名的同学下载并填写附件《微专业报名表》,发送至邮箱:2006014@cqust.edu.cn。
报名时间:2025年9月8日—9月10日
收费标准:修读微专业不收取任何费用。
选拔方式:微专业开设学院根据报名表审核材料,要求主修专业无不及格科目,主要参考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择优录取,拟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放录取通知。
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卜长明
联系电话:65023910
咨询地点:知行楼M324